34.8 F
New York
星期二, 3月 19, 2024

直播回顾|“最惨”财报季本周开启 美股投资该留意哪些信号?

直击美股

7月16日,美国华尔街多媒体携手华盛直播与花生文化,由WSM新闻总监、驻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财经主持人林健,线上采访GTS Securities资本市场部分析师刘睿、盛安集团创始人刘秋滢,为投资者带来【财报季开启,美股下半年有何亮点?】访谈讲座。

直播通过新浪财经、新浪微博、36氪、华盛通等平台获得了热烈反响,收看直播的观众们踊跃提问互动。如果错过这场精彩直播,没关系,本文梳理了一个多小时的直播精华,让你5分钟浏览完嘉宾发言提要!

【嘉宾阵容】

林健

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美国华尔街多媒体公司(WSM)新闻总监、驻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财经主持人。

刘睿

前GTS驻纽交所做市交易员,现GTS Securities资本市场部分析师

刘秋滢

美国盛安集团创始人、2020全美华人30岁以下青年领袖、曾任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战略分析师

2008年以来“最惨财报季”开启 银行股打头阵

美股二季度财报季于本周拉开序幕。二季度是美国疫情最为严重的一个季度,也是企业经营受影响最大的时间节点。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超过180家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此前取消了业绩指引,不少分析师认为这或许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惨的财报季。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政府刺激政策的支持下,美国股市已经从3月中旬的恐慌抛售中逐步恢复。然而由于美国疫情出现二次反弹趋势,令不少美国企业在下半年面临更多生存困境。

根据 Refinitiv预测,第二季度企业利润预计将下降44%。表现最差的板块预计为能源板块,预计下跌154%;倒数第二的是非必须消费品板块,预计下跌下跌114%;科技股或将是下降最少的板块,仅下降8%。本周开始的金融行业的利润预计将下降52%以上。

周二银行股率先公布业绩。以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为首的传统类银行表现不尽人意,而加入了其他新兴业务板块的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高盛等表现十分亮眼。对此,刘秋滢认为从银行股板块可以看出本次疫情打击最大的是没有加入新型业务的传统企业。比如零售、能源、航空等传统企业二季度表现差强人意。由于传统企业本身就比较难转型,所以市场对这类公司比较敏感,态度也比较谨慎。如果这些公司出现业绩大幅度下滑或者严重不及预期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再次探底的情况。

反之,受益于疫情的线上办公,线上医疗、流媒体等企业,比如Netflix、Zoom和Peloton。市场对这类企业有很高的热情和预期,并给出了很高的评级和目标价格。如果他们的表现在市场的预期范围之内,这些企业的股价会继续保持上扬并创出新高。

除了不同板块表现分化以外,刘睿指出本次财报季披露盈利前景的公司数量不到过去5年平均值的一半。由于缺乏公司的指导,想模拟盈利前景就变得很难,分析师之间没有共识。导致不同行业的期望值差异很大,以高端餐厅、连锁酒店、航空公司、高档服装零售商为例的周期性行业的期望就比较低,而科技行业比较高。

刘睿认为投资者除了关注上一季度公司的运营状况外,更应该将解读的重点放在有关公司对如何在危机中进行管理以及对业务发展趋势的见解。除此以外,在财报发布当天,公司管理层会举办的电话会议或是在接受采访时传达出的信息反而会更能引起股价波动。7月16日盘后,流媒体巨头奈飞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数据和召开的电话会议恰恰印证了这个观点。从核心指标净增付费用户数上看,1009万的成绩大幅超越华尔街预期的850万,同时,61.48亿美金的季度营收也超过了市场预期的60.8亿,虽然净利润不及预期,但奈飞的核心更多的在于付费用户数增长,盈利并不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指标。然而,管理层对于第三季度的指引引起了投资者的恐慌:管理层认为疫情推动的用户数增长不可持续,甚至透支了下半年的需求,因此认为Q3的新增付费用户数只有250万。而市场预期的数据则是527万,巨大的预期差,在财报发布后的盘后走势中,奈飞股价大跌近10%。

美联储无限QE:饮鸩止渴还是一剂良方?

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自3月以来,美联储重返零利率下限,开启无限制量化宽松,并创设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家庭居民、地方政府提供流动性支持。受益于美联储以及财政部发布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三大股指都从3月23日的低点有一个触底V型大反转。

除了成为疫情中的“救世主”,对于美联储以及相关政策带来的其他影响,刘睿认为包括购买企业债券和维持0利率在内的一系列动作,给市场带来了真金实银的流动性。并且,美联储维持养老金等社会投资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美国政府的维稳所需。尽管美联储在本次应对过程中,创设了多项工具用以支持信用市场,但并未突破《联邦储备法》的相关规定。换言之,美联储对于非金融部门融资支持的背后,均有财政兜底和担保,美联储并不承担信用风险,因此并没有损害自身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面对业界对此次美联储出手力度的质疑,刘睿认为美联储的武器库十分充足的比如美联储用来购买企业债的企业信贷便利计划共有7500亿美元的额度,而截至到7月8日,美联储一共仅使用不到43亿美元。与此同时,大量的资金涌入确实会给市场带来通胀的期望。从近期来说,美联储的政策不变的话,刘睿认为投资者会找寻各种各样的投资渠道来弥补通胀带来的影响;从长期来看,等疫情过去经济恢复正常,美联储肯定是会逐渐退出债券市场,同时也会逐渐考虑通胀的影响以及考虑加息,这些都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的对策是长达6-8年的宽松政策。对此,刘秋滢认为美联储对待疫情的态度是明确的,要一直为经济和市场保驾护航,到安全的时候为止。这次疫情对经济的打击是比较大的,主要是中小企业,对于一些企业基本是灭顶之灾,所以刺激和宽松政策可能会持续5年以上。从美联储的态度也可以得到认证,比如鲍威尔明确表示零息政策会持续到2022年,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会使用更多工具来支持市场和经济。这种长期的刺激相当于给市场吃了一个定心丸,不仅仅是今年,对明年后年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次疫情将如何影响美股市场?

6月中旬以来美国疫情曲线再次陡峭化,截至7月中旬美国51个州已有16个州暂缓或停止重启计划,且这16个州合计占美国2019年GDP比例高达46.6%。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7月17日报告,周四当天美国报告新增确诊冠状病毒确诊病例为77255例,较之前的单日最大增幅数字暴增了近10000例。疫情反弹使得各州重新增强管制,而二次爆发将会使更多企业面临大规模破产风险。

对于股市而言,疫情的二次爆发同样是最大的风险。对此,刘睿表示共和党州长们择迅速重开经济以支持特朗普的连任,而民主党州长们则以各种理由反对重开经济,借此机会攻击特朗普。这种局面下,美股股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已经重开的州因为疫情再次关闭。一旦由于疫情导致经济重开遥遥无期,各个行业的经济数据连带着投资者的信心必然再遭重创。以美国疫情的新震中加州为例,单日确诊人数已经过万,本周一宣布停止经济重启,餐馆和酒吧将再次关闭,这些消息都会对股市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刘睿表示随着公司逐渐适应较低的需求水平,裁员或将成为常态,而且裁员范围不仅仅限于提供需要直接与人接触的服务的企业。外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下降,影响国内需求和生产,二次疫情将导致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疫情的爆发也使零售业受到重创,本来徘徊在破产边缘的巨头企业纷纷在上半年倒下,比如Hertz、GNC、Neiman Marcus等大型公司相继宣布破产。刘秋滢认为疫情的二次爆发可能会导致更多零售企业倒闭,对于这类公司的股票,投资者需要谨慎。

疫情的延续也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促进一些行业的发展,比如云计算,数据中心,流媒体等。通过本次居家隔离措施,很多公司已经宣布将远程办公进行到年底,甚至有些岗位将就此永久性远程办公。刘秋滢认为远程办公加速了亚马逊,微软和Google的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的成长。流媒体行业同样借疫情实现突破,除了熟知的Netflix和迪士尼,现在亚马逊和苹果也都在往这个方向加大投入,未来科技股板块将会有更激烈的竞争。

此外,刘睿表示认为美股未来走势的关键性因素是疫苗研发。从过去的几个月来看,任何与疫苗研发相关的进展都会成为股市的“强心剂”。以Moderna为例,公司近日宣布将于7月27日进行第三期疫苗临床经验,此消息重新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另外,刘睿认为学校开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家长能否同时复工,而就业状况同样会对股市造成一定影响。

聚焦中概股:集体回港的背后真相?

自从纳斯达克五月提交收紧上市规则的提议、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以来,百度、京东、网易等诸多知名企业纷纷有了回港二次上市或者私有化的想法或者实际行动。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下,很容易让市场联想到瑞幸余波。但将时间线拉长不难发现,在前有阿里巴巴在港二次上市大受追捧,后有A股市场持续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概股二次上市或许是一个远比表面因果关联来得更为复杂的事件。

对于中概股陆续“回家”的浪潮,刘秋滢表示像阿里、京东这些头部企业,回港上市是出于政策上的风险考虑。之前参众两院讨论比较激烈的法案,对于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港股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是一个避风港,直接降低了在资本市场的风险。另一点是今年大陆要推进的港股通。深港、沪港都开通之后,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动,所以今年回港上市也是响应了这个号召。

此外,对于赴港二次上市对于美股造成的影响,刘秋滢认为不是很大,并表示像阿里、京东这样的绩优股,除非有明确的不可控风险,不然在哪个市场都会受到认可。阿里从3月份的低点已经反弹了40%,美股是超过40%,港股是接近40%;京东在美股从低点反弹到现在更是涨幅超过了60%。而且在港的IPO现在非常火爆,上市之后他们在港股的表现也都很不错。所以基本面好的企业,在任何一个市场都十分受欢迎。

一方面,中概股巨头纷纷回港二次上市,另一方面,进入六月份以来,中概股赴美上市情绪依旧高涨,仅六月份就有包括声网、达达快递、泛生子、燃石医学、亿邦国际、传奇生物、优克联在内的7家中概股来美国上市。可见,美国资本市场依旧是中国最优秀中国企业的首要选择之一。

科技和消费两大主线未来能否继续领涨?

本次疫情使航空、能源等板块遭遇重创,但科技股无疑是疫情中表现最突出的板块。苹果、亚马逊、微软、特斯拉、zoom等大型科技股或新兴科技股都借疫情到达了历史高位。面对科技股持续领涨美股大盘的局势,投资者对于科技股泡沫破裂的担忧也在升温。

作为科技股的领头羊,特斯拉尽管没有直接从疫情收益,但是股价屡创新高。刘睿认为有三个原因造就特斯拉如此亮眼的表现。第一,特斯拉已经逐渐步入成熟期,产能和销量已经有所保障。第二,马斯克本人对特斯拉有所加持,不管是旗下SpaceX的火箭顺利升空,或者是他在面对媒体的一些言论都为特斯拉攒足了人气。第三,后疫情时代投资者对于新能源和科技相结合的行业的看好态度。刘睿表示疫情加速了社会的科技化或者远程化,现在公众生产生活中的很多要素未来都有可能被科技代替。

与此同时,消费板块作为生活中的必须,也被市场认为在疫情中具备一定的抗压性。刘睿指出,看待消费板块需要区分必须消费品和非必须消费品。必须消费品为维持生活的基本所需,以食品饮料为例,这些公司通常是能够承受经济衰退的防御型公司。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收入的下降导致在食品饮料上相应的花费也有所降低,从而对公司股票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非必消品而言,像广义上的零售商、服装品牌等,刘睿认为其未来发展不是很明朗。但是另一方面,像Netflix这种在线媒体公司、或是以Amazon为代表的在线零售公司,股价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相反,有些得益于疫情达到历史新高,造就了非比消品板块股票涨势仅次于科技板块。在这种有涨有跌的形势下,后疫情时代,消费板块的走势并不是很好预期。

关于美股市场和美国经济的持续性报道和分析,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以及

新浪微博:华尔街多媒体

抖音:财经健闻

更多相关

- 财经媒体实习项目 -spot_img

最新文章